渦流探傷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,檢測導電構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一種探傷方式。工業上無損檢測的方法之一。給一個線圈進入交流電,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的電流是不變的。如果把線圈靠近待測工件,像船在水中那般,工件內會感應出渦旋,受渦旋影響,線圈電流會產生變化。因為渦旋的大小隨工件內是否有缺陷而不同,因此線圈電流轉變的大小能反映有無缺陷。
渦流探傷優勢
1、渦旋檢測時線圈不需與待測物直接接觸。
2、檢測結果能直接以電信號導出,故適合于自動化檢測。
3、因為實行非接觸式檢測,因此檢測速度很快。
4、適用范圍較廣,除適合于檢測缺陷外,還可用以檢測材質的轉變、形狀與尺寸的轉變等。
渦流探傷局限性
1、不適用于形狀復雜的零件,并且只能檢測導電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,對表面下較深部位的缺陷檢測艱難。
2、檢測結果也便于遭受材料自身及其他因素的影響。除檢測項目外,試樣材料的其他要素一般也會引起輸出的轉變,變成電磁干擾。3、無法直接從檢測所得的表明信號來判別缺陷的種類。
4、不能用于非導電材料。
傳統的鋼棒渦流探傷有二種方式,一種是越過式渦旋檢測,另一種是轉動點探頭式渦旋檢測。越過式檢測線圈的渦流探傷設備盡管組成比較簡單,但由于它一次檢測鋼棒的整個圓上,覆蓋范圍較大,因此檢測敏感度較低,特別是對于徑向裂痕的檢測敏感度低;而轉動點探頭式的渦流探傷需要使用結構復雜的旋轉頭設備,制造成本較高,并且點式探頭沿鋼棒做軸向掃查,對徑向裂痕敏感,對軸向裂痕不敏感。除此之外,選用探頭旋轉的渦流探傷,因為旋轉頭與被檢鋼棒很難做到的同舟,因此提離效應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,這就需要選用提離賠償方式。提離賠償更增強了渦旋檢測設備的制造成本,且即使如此,也很難徹底解決提離效用對渦流探傷的影響。